Categories
202203

MONEY

孙中山一生革命,他的钱来源于海外华侨,日本泛亚主义者,共产国际。

在孙中山最早反清的时候,他的资金来源有一半来自于全世界的华侨支持。他的主要支持者与其说是大清内地的居民,倒不如说是华侨。我想,在光绪年间,像山西和河北这些人,不要说是支持孙中山了,连知道孙中山是谁的人可能都没有几个。孙中山在哪儿是知名的呢?在檀香山是知名,在马来亚是如雷贯耳的,他在这儿能弄到大笔的钱。但是内地,尤其是华北这种地方,如果有人知道他,也觉得他纯粹是一个颠覆破坏分子。

孙中山(前排中央者)在新加坡与马来亚华人合照

但他还有一半的钱,来自哪里呢?来自于日本民间的泛亚主义者。日本泛亚主义者主要是民间的理想主义者和军部的人,他们是一批冒险家,也包括大批军人,像犬养毅,內田良平,头山满,宫崎寅藏这些人。孙中山和他们都是好朋友,交情非常深厚,孙中山搞革命也得到了这群日本泛亚主义者的大大帮助。

日本东京,孙中山与日本泛亚主义者朋友合影。前排右起:安永东之助、宫川五郎;中排右起:柴田麟次郎、内田良平、孙中山、中野熊五郎;后排右起:清藤幸七郎、平冈小太郎、宫崎寅藏、井上雅二、原口闻一

我们有些朋友对此一头雾水,常常质疑为什么日本一会儿「脱亚」一会儿又「兴亚」,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疑问。是因为他们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段,以为日本这个国家有一个一贯的性格,却忽略了它在不同时间的角色变换。事实上,自从明治以来,日本的泛亚主义者和日本的亲欧洲主义者就长期冲突。你把这个线索理清了,就能明白日本近代国策的变迁。甲午战争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它的上层是亲欧洲的现实主义者,追随的是英日联盟的路线;而三十年代以后,日本泛亚主义者刺杀政府上层,以及下层军官领导的革命,他们终于纷纷上台,日本才转向全面挑战英美的路线。孙中山是一直信任这群日本泛亚主义者的,就像他信任海外华侨一样。但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群人要到了三十年代才上台,在二十年代,这群泛亚主义者被日本政府死死压着。而孙中山也和他们一样在中国抬不起头来。

所以在孙中山人生的晚年,孙中山开始跟苏联接洽,希望苏联给他日本泛亚主义者和海外华侨所不能给的东西。其实孙中山是想学土耳其的凯末尔,凯末尔就是这样的,他在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和共产国际互相利用,先骗取苏联给他的物质援助,实现他所主导的民族政权——土耳其共和国,一等得到时机成熟,立马清党。而孙中山的继承人后来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没有成功。但这方面我们就不提了。

孙中山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和共产国际接洽

孙中山开始和苏联接洽,一方面他跟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依靠苏联的支持,打回广州,建立广州革命政权。另一方面,和互相利用的共产国际相比较,孙中山心中真正相信的还是那群日本人,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是孙中山,你是相信二十多年来和你出生入死的老朋友呢,还是心怀鬼胎的布尔什维克呢。

所以孙中山即使在接受苏联代表越飞的建议和资金后,仍然特意绕道神户发表最后的泛亚主义演讲。他从上海调头东渡到长崎,在日本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重要演说,这就是他著名的神户泛亚主义演说。在这一次演说中,他最后一次向他在日本的朋友谆谆教导,无论西方多么强大,他仍然希望日本朋友们支持他,同时也不要忘记泛亚主义的理想。

孙中山的最后一次演讲

但是这个演说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因为他在日本的朋友,这时候都处在在野的状态下,被日本政府打压的状态,实在没有办法帮助他。而他自己当时已经患了肝癌,所以说,他知道他自己的寿命不久了,他已经等不到他的日本朋友重新掌权的那一天了。他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但是可以肯定他活不了三年了,也许他三个月就死,也许他三年就死,但他能够利用的也就是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在这个短时间内,能够援助他的只有苏联人。所以尽管李烈钧、张继、胡汉民这些老党员都反对他联俄,他还是在一生中的最后关头作出了联俄的决定。

在联俄不久后,孙中山就死了。联俄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权力结构的迅速改变。大量共产国际成员进入国民党,但是大量苏联的援助也来了,而国民党依靠苏联的援助,赶走了吴佩孚,通过北伐,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和后来的国民党政权。

但是他们刚刚建立南京政权,日本的政局又发生改变了。老一辈国民党人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就是犬养毅和大正时代残留下来的泛亚主义者终于成功地夺取了政权,在1931年(1931年12月,犬养毅组阁。次年5月被刺杀)。但是这时已经太晚了。孙中山已经死了,这时候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孙中山时代的国民党。发布于 2021-11-07 23:09​赞同 47​​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燕浊流

燕浊流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18 人赞同了该回答

会员捐助: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章程》中规定每人入会银五元,另建议看个人财力踊跃捐助,设一名管库,由两名家境殷实的会员担保。

1895年2月21日,香港兴中会成立,规定由旧会员两人引荐方可接纳新会员,新会员需缴纳五元会费。

1904年美洲洪门致公堂,每人捐助一元。

1905年东京同盟会,每人捐助三日元。

1906年东京同盟会,改变章程,每人每年捐助一日元,并且会员自定数目定期捐款。

1913年二次革命时,革命党人李朗如捐助1.5万港币。

等等,以上只是选列。

发行债券:

1895年1月22日,兴中会发行“中国商务工会”股票,每股一百美元,由兴中会会员李多马认购第一股,兴中会主席刘祥、总理孙中山签名转让股券。

1895年香港兴中会发行每股10银元股票,许诺建立民国后偿还100元。

1904年夏威夷发行公债,每股一元,许诺建国后偿还10元。

1905年日本发行债券,一股250元,建国后还1000元,分五年还清。

1911年为黄花岗起义筹集资金,于旧金山印制债券,许诺共和国建立后债券将作为法定货币之一,加拿大致公堂共捐助7万港币,加上华侨的共计筹集15万港币。

华侨捐助:华侨、富商、会党捐助是孙中山革命组织经济来源的绝对大头,这其中南洋、美洲捐款是绝对大头。

孙中山亲哥哥孙眉,1894年开始资助亲弟弟参与革命,当年贱卖牲畜筹集6000美元,至1904年变卖家产,约共捐助75万元,直到破产。

浙江富商张静江,变卖工厂、倾其所有,资助革命。

越南华侨豆芽店老板黄启祥,为支持镇南关起义,捐出一生积蓄数千元。

福建富商邱菽园,最初捐助大量金钱支持康梁勤王,后来转为支持革命。

新加坡富商陈楚楠,受开明革命思想浸染,乃激进革命党人,大量捐助财产印刷革命读物,并且创办《天南日报》等革命媒体。经由媒体又获得了大量工人的支持和信赖,以至于在上海等地颇有号召力。

陈璧君之父陈耕基也捐助大量金钱,其女儿陈璧君更是与汪精卫一同前往北京刺杀清廷高官。

广东富商邓阴平,变卖家产支持革命党人起义,并且直接参与了两次广州起义。

越南华侨郑福东,1908年捐助越南币一万元。

美国华侨陈永惠,捐助一生积蓄3000美元。

钦州起义时,孙中山致函邓泽如在南洋催捐,黄花岗起义时介绍战况,在南洋筹得四万七千元。

等等,以上只是选列。

爱国华侨们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以至于建国后,都出大力对祖国进步进行了有效的支持。

会党捐助:太平天国、天地会成员大量前往南洋,不愿为清朝子民,又因为殖民政府往往对华人屠杀、歧视,导致他们组织起来,人数多达数百万,好勇斗狠,团结一心,常常聚集公库财产百万元以上,俨然小型政府。急眼了就焚烧城池,屠戮异族,纵横列岛。身处大陆的会党组织成员,也大多心怀故国,尚武、尚勇,反满反清。孙中山等人的革命反清组织来到南洋后,迅速得到他们的支持。

美洲洪门致公堂,此为会党资金捐助之主要来源,1903年孙中山任美洲洪门致公堂洪棍(大哥),设立筹款局,致公堂会员每人每年捐助美金一元,孙中山依据此组织多次来往美国、加拿大筹款。1911年辛亥革命时致公堂购买六架战机飞往上海。

南洋义兴会,经兴中会首领杨衢云游说,大量捐助金银支持中国革命,义兴会因此设立中和堂为革命机关,赞助孙中山等人革命。

两广天地会,天地会成员反满反清很久,他们屡败屡战了将近两百年。在清末迅速与革命党人合流,郑士良、邓阴南等早期兴中会骨干都是天地会成员,他们捐钱出力,无所不包,帮助革命党人迅速成熟起来。

香港天地会(大陆以外天地会多称洪门),1902年由香港富商李继堂出资策划黄冈起义,大量香港洪门人士前往黄冈加入革命军。以外孙中山、陈炯明等革命党人多以香港富商、洪门之资助为首要,袁世凯等人污蔑孙中山出卖国权借款时,孙中山曾经发文反驳,首要便称其只找香港洪门、富商借款,绝没有出卖国权之事。

中国袍哥会,袍哥会与同盟会联系很深,多次联合举行起义,经费大多由袍哥会筹措,同盟会只负责出干部。许多袍哥会成员也大多加入同盟会,为其捐助钱财。

上海青帮,同盟会在上海依靠此团体发展大量会员,早期青帮人士主张排满、反清,1912年陈其美回到上海立刻得以自任沪军都督,并以上海青帮会党势力支援南京政府。

等等,以上选列。

其他捐助:

据称肃亲王善耆曾捐助同盟会三万元,希望争取他们支持。 陆军大臣铁良捐款一万元,希望同盟会停止反满,只进行政治革命。

日本当局在清政府要求下驱逐革命党人,馈送七千元为补偿金。日本巨商铃木久五郎捐助一万元作为动迁费。

日本电影商梅屋庄吉倾其所有资助孙中山,仅武昌大战时就捐助17万日元,据称共计捐款一百余万日元。

日本同盟会员宫崎滔天,自由民主论者,多次奔走筹款支持中国革命,毛泽东曾写信称他“高谊贯于日月,精神动乎鬼神”,黄兴称他为“儒侠”,孙中山称其为“推心置腹”之友。

谭嗣同亲家、富商政治家龙璋,毁家纾难,多次捐款共计20万余银元,黄花岗一战中就捐助三万银元,二次革命时龙璋家产被国贼袁世凯没收,还坚持变卖妻母首饰支持革命。

德国援助:1917年段祺瑞听从日本操纵,对德宣战(英法六国密谈达成协议,日本使中国参与一战,五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特权,段祺瑞因此受其日本主子指挥操纵中国参战),德国通过其上海总领事克尼平向国民党捐助200万美金。孙中山得到援助后召开广州非常国会,最终迫使段祺瑞下台,在冯玉祥将军的帮助下,促使中国和平统一。

俄国援助:国民党人在看清列强只会支持反动军阀乱政的事实后,投向俄国革命政府,1923年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如下:

此后廖仲恺与越飞在日本开展细节会谈,敲定苏联援助创办广州军校、每年给孙逸仙博士200墨西哥元的资助、并且派遣政治、军事顾问小组。并且许诺当年会分多次提供200万金卢布款项,资助8000条日本步枪、15挺机枪、4门野战炮、两辆装甲车。

会谈后三个月的8月6日,越飞将在日本政府手中获得的渔业储备金160万日元汇给北京苏俄公使,其中一部分给了国民党人。

关于孙中山先生出卖满蒙之记载,经多方、多次辟谣,目前看来为不实谣言,漏洞百出,用词、落款、盖章都有错误。

关于孙中山先生出卖其他国权的记载,全部不属实,如果有属实的希望可以拿出来,我们慢慢分辨。发布于 2018-05-29 15:50​赞同 18​​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小哥

小哥 跟着小哥走,有肉吃… 14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孙中山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同时,他一生也在为筹款而奋斗,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革命,筹款,皆为一体。

孙中山为了革命做了三件事:筹钱、把妹、旅行。

一、旅了几次行?——驴行遍天下

6次往来檀香山,9次到新加坡,9次到马来西亚,5次到越南,2次到泰国,3次到台湾,12次往来日本,还曾多次远赴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法国、德国、布鲁塞尔等欧洲国家。

孙中山9次访新,4次住在晚晴园,在晚晴园一共策划了三次起义

5次到越南

3次到台湾

二、把了几个妹?——俺是萝莉控

1、原配夫人-卢慕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材矮小,自幼缠足,是一个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旧式女子。知书达礼孝顺、勤劳和贤惠

1884年 18岁 与卢慕贞(17岁)结婚,后育有三子,相差1岁

1901年 35岁 向卢慕贞(34岁)提出离婚

1915年 49岁 与卢慕贞(48岁)正式离婚 与宋庆龄(22岁)结婚

2、革命伴侣 -陈粹芬

他们自1891年起相随十余年,陈粹芬多年来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新马一带,陈粹芬是孙中山先生倡导革命初期的亲密伴侣。陈粹芬与卢慕贞相处融洽,情同姐妹。

1891年 25岁 认识陈粹芬(19岁),后成为侧室,相差6岁

3、日籍秘密夫人 -大月薰

1898年秋因全家火灾,十一岁的幼女大月薰与全家寄住在孙中山横滨山下町寓所的二楼。一日大月薰在房里不慎打碎花瓶,水顺势流到一楼孙中山的房里。为此孙中山委托当时横滨华商兼翻译温炳臣上楼了解原委。父亲大月素堂出于歉意让大月薰下楼亲自道歉,由此大月薰与孙中山两人首次邂逅。两人结婚时,大月薰年方十六,还是横滨高等女子学校三年生。

1898年 32岁 认识大月熏(11岁罗莉)

1902年 36岁 向大月熏(15岁)父亲提亲被拒绝

1903年 37岁 与大月熏(16岁)结婚 相差31岁

4、孙总理夫人-宋庆龄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敬仰。我偷跑出去协助他工作,是发自少女浪漫的念头——但

这是一个好念头。”

1894年 28岁 初次见到宋庆龄(1岁岁女婴)开始光源氏计划

1915年 49岁 与卢慕贞(48岁)正式离婚,与宋庆龄(22岁)结婚,相差27岁

二、筹了多少钱?——还是没钱花

钱从哪来

1、 会费、股票和债券

2、 家人朋友:发小杨鹤龄、张静江、哥哥孙眉,岳父宋嘉树,同乡刘学询、日本友人铃木久五郎、梅屋庄吉、宫崎滔天等

3、 帮会华侨:檀香山华侨邓松盛、新加坡侨领张永福、陈楚楠,洪门大佬司徒美堂、富商邓阴南等

4、 外国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政府、苏俄政府

筹钱经历

1895年前后,孙中山于广州、檀香山、香港等地先后成立兴中会。兴中会的活动经费,除了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捐款,几乎全靠募集。兴中会会员,入会时每人交底银5元,另有义捐,以助经费。香港兴中会宣言第8条还作了号召会员买“革命股票”的规定,孙从中筹到港币1.3万元。至于有多少人买过兴中会的“革命股票”,革命成功后的民国政府是否兑现过这种股票,就不得而知了。
190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也印制了每张一元的公债券,保证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每券偿还十元。

1905年12月,同盟会发行了“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由横滨一家印刷店印刷,每张面额1000元,实收250元,规定由“广东募债总局”担保,在公司开始营运后,分五年偿还持券者的本金和利息。这次债券主要在越南的西贡发行,不过仅售出了一少部分。

  1906年同盟会委托在西贡的法国人安尼制作了四箱“中国革命政府军债券”,每张面额100元。这些债券先后在新加坡、法国和马来西亚销售,得款5700美元,约合1.14万港元。次年,该债券的200余张分两批付给了潮州、黄冈之役后被解散的军人,其余部分则付之一炬。

  1911年,同盟会在美洲发行了冠有中华民国名义的“金币券”面额分别为美金10、100、1000元, 照券面金额的半价推出,并承诺于中华民国成立时,该券可以作为正式的国家货币使用。同时还明确规定,凡捐助军饷者,均可获得“优先国民”的待遇。捐款五元以上者,加倍发给中华民国金币票;捐千元以上者,革命成功后,享有经营“一切实业优先权利”。这次债券推销业绩不错,在美洲获得八万元港币。发行债券的全部收入约计10.64万港元。

兴中会志在救亡反清,但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硝烟未散,孙中山多次通过日本驻香港领事中川恒次郎要求日本政府援助即将举行的广州起义,后者认为孙中山太年轻,难以成大事,未明确表示支持。

  筹不到充足的经费,革命活动便无法进行。为了便于在北美筹款,孙中山加入了致公堂(洪门),被授予“洪棍”之职。

他经常去美国、加拿大、日本、南洋各国募款,筹款的方式主要是在华侨聚集区举行演讲,演讲过后,听众受其爱国精神感召,便把身上的铜元、洋元、毫洋和钞票掏出来捐献。孙还动员其他党员给海外华侨写信,宣传反清思想,争取他们入盟,捐款支持革命。

1895年广州起义急需经费,檀香山华侨邓松盛变卖其商店和农场,孙中山的哥哥孙眉贱卖其牛牲,捐助4612美元。

1894年,宋嘉树见到了孙中山,从此就全身心地追随孙。他积极协助孙筹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他倾全部精力为革命筹集巨额经费,倾家捐输巨万,几次濒临破产的地步。孙先生不光拿了钱还带走了他的二女儿——宋庆龄。
富商邓阴南跟随孙中山,为了广州起义,变卖了所有家产筹得一万多元作为经费。
南洋华侨出钱出力,还组成了800人的敢死队投身革命。

1900年9月惠州起义失败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就致信他的同乡、李鸿章幕僚刘学询,只要他肯出钱100万元,孙中山甘愿奉他为首。虽然刘学询和孙中山交往一度比较密切,还曾经将孙中山引见给两广总督李翰章(李鸿章哥哥),但最终他也没有把这笔钱交到革命党的手上。

1907年3月4日,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驱逐孙中山,送其5000日元馈金,日本商人铃木久五郎送其1万日元。在没有通知日本诸同志的情况下,只留下2000日元给《民报》,其他的都带走用于他处,事为章太炎、张继等人知道后,认为孙中山“受贿”、“被收买”,同盟会几为此分裂。

1907年5月黄冈起义前,孙中山致信新加坡侨领张永福、陈楚楠,说要发动黄冈起义,只筹得3000元,钱仍不够,所以求助于张陈二人。那么孙到底需要多少钱呢?孙中山的说法是“万余元”,虽然是多多益善,但是1万元出头估计也能应付革命开支。潮州黄冈起义,后来筹得一同志出的5万元和日方出资的1.5万元,共计6.5万元,当可应付一场起义惊人的烧钱速度。南洋商人陈楚楠因为历年为革命事业耗尽与其兄合股的合春号公款,导致兄弟分产,官司打上法庭。

黄花岗起义失败,洪门大佬司徒美堂将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三地的四所致公堂大楼典押,筹到了所需款项15万元。

1907年7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痛感囊中羞涩、捉襟见肘,致使革命不行。当时革命军已经攻破了镇南关,但是问题在于破城之后,清广西陆荣廷旗下的士兵,向孙中山提出有条件投降。孙中山许诺,如果是带枪来投降的,打下龙州、南宁后,每人赏100元。陆部提出,先给每人30元,如果攻下龙州、 南宁,再求封赏。孙中山算了一笔账:每人30元,以4000人计,就需要军饷12万元左右。所以孙中山急忙给追随者邓泽如写信,要求他速速去说服吉隆坡大侨商陆佑,筹集这笔款项,好让陆荣廷为其所用。让孙失望的是,邓泽如没有筹到这笔巨款。

没有钱,还要打败仗;打了胜仗,没有钱,胜仗也就变成了败仗。

1908年5月云南国民军光复河口,黄元贞投降,这本是好事,可是孙没高兴几天,就开始愁眉苦脸了。原来河口地区粮食极贵,士兵每人每天至少要发伙食费0.3元,当时云南国民军总数3000余人(加投降者),每天光粮食一项,开支就需要千元。还需要给杀督办的士兵花红2000元,占山上炮台和杀哨官首级的花红共计2500元,打下河口之后,孙马上征收义捐,不过得银3500 元,还不够两项花红的支出,焦头烂额也就可想而知。幸好,革命军与当地商人梁成泰之子梁秋商谈后,得捐献2000元,方解燃眉之急。

1909年5月,孙中山由新加坡转赴巴黎,其目的据说是“竭力运动一法国资本家,借款千万”。但因为法国政府内阁改组,借钱的事没成

1910年3月,孙中山与美国人荷默·利和布思会谈,孙中山任命布思为同盟会“驻国外的唯一财务代表”,并且授他以处理贷款、收款和购买所有陆海军装备的代理人的全权。布思负责掌握铁路建设的借款,割让满洲矿藏租借地给美国支持者。

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起义,钱花得却非常多。经孙中山等人在香港、南洋、北美等地的努力,所需资金,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其中马来西亚捐了5印尼5缅甸和越南各3万,剩下的1万大概来自美国。其中买枪械差不多花了6、7万,其余的用来招募人员,收买军队,再加上各项杂费开支,一共的花费超过了预算4万,前后共计耗费了17万多元。

据史家估算,辛亥革命前十次起义,各方捐款总额约62万港币左右(约31万美元)。

1911年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转道伦敦,寻求英国政府的帮助。孙中山答应在英国政府的建议下活动……他答应给英国和美国享有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优惠待遇。他将把中国的海军置于服从他个人命令的英国军官指挥之下。由于英国政府寄希望于袁世凯,没有理睬这些建议。

成立“军政府”30万:辛亥革命后政府的运转要靠金钱维持,各省在沪代表议决临时政府设在南京。黎元洪选为大元帅,黄兴选为副元帅。因要赴南京就职,没有办公费,黄兴通过张謇向上海三井洋行借款30万元,作为到南京后的军政费用。

就任临时大总统缺钱与日商借款掀起风波: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军费开支浩大,而且需用甚急,因各省独立,不向中央政府缴纳税 款,致使府库空虚,庞大的军费开支无着落,连政府公务员的薪水都发不出。孙中山多次向英美银行协商借款,外国银行不愿借钱给临时政府,一笔钱也没借到。因北伐紧迫,财源枯竭,孙、黄迫不得已以汉冶萍铁矿为抵押向日商借款500万元,对外则称该矿集股3000万,中日各半合营,由公司转借500万给临时政 府。此事泄露,舆论大哗,参议院议员质询政府,实业部长张謇反对此议,辞去实业部长。汉冶萍借款终因参议院不承认合办条约及股东大会反对,正式取消。

出卖满蒙未成:日人还乘此机会,向孙中山提出东北满蒙问题,要求割让给日本接管,方借款支持中国革命。 在与日本财界、政界代表森恪的会谈中,孙文表示:“当此次举事之初,余等即拟将满洲委之于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国革命。”日本政府如能“火速提供资金援助”,“余或黄兴中之一人可赴日本会见桂公,就满洲问题与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计。”森恪在会谈当天下午6时还发出一封经过孙文、胡汉民修改的致日本有关人士的特急电报,内称:“关于租借满洲,孙文已表应允……如能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借款之外再借与一千万元,则孙等与袁世凯之和议即可中止,而孙文或 黄兴即可赴日订立关于满洲之密约。”此事一波三折,最后因日本陆军大臣石本新六的反对没有办成。原因是:“按照日本军部的扩张主义分子的观点,在中日、日 俄两次战争中,满洲是日本人为之抛洒珍贵的鲜血的地方,理应享有一切权益,而无须以金钱收买。”

南京临时政府取消后,设立南京留守府,黄兴任留守,南京当时有十余万军队,但军费没有来源。熊希龄在上海时答应到北京就任财政部长后就给南京汇款,黄兴一催再催,钱一分不给。黄兴无奈,军队的伙食从干饭改为稀饭,以后连喝稀粥都不能保障。

生活拮据: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住在上海环龙路66号,月租金65元,他家里每天有多人用餐,但每天仅花两元生活费,非常俭朴。有4位归国华侨集了股本准备在上海办厂,见孙中山没有自己的房子,买下带有花园和网球场的莫利哀路29号宅送给了孙中山。

1917年,段祺瑞破坏约法,孙中山南下护法前因财政支绌,一时不能解决,上海的犹太人哈同得知后,捐给孙中山五麻袋钞票,孙命吴景濂、林森管理财务,遂得以率参众两院议员和海军舰队南下。当年6月,北京政府内部因对德参战意见不合,孙中山支持黎元洪反对对德宣战,德国政府为了利用孙中山政治影响,密赠孙中山200万元。

南下护法,除联络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借地容身之外,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才能资助海军第一舰队和100多位议员南下,才能扩充陈炯明的粤军准备北伐,才能维持军政府的正常公务。

孙中山自“二次革命”与袁世凯决裂后,一直徐图再起。早在南下“护法”前几年,孙中山一直在不动声色地暗中筹款。搞一次1911年广州起义那样规模的暴动要花18万元,像南下“护法”、成立“军政府”、准备北伐这样的大行动,从德国政府募到得200万元还差得很远。

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成立“军政府”,一年即告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没钱。当时,广东各项税收,均为地方军阀把持。大元帅府开支无着,筹款成了孙中 山的当务之急。为了维持“军政府”的运行,廖仲恺经常到掌管广州财政的军阀的烟榻上去要钱。孙中山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筹划,都因没有钱而无法进行。

陆荣廷为缓和孙、陈之间矛盾,调莫荣新接任广东督军。莫荣新继任后,继续在财政上扼杀“军政府”,且密令下属杀害孙中山派往各地的招兵人员。孙中山气愤至极,乃率亲信将领登上同安、豫章两舰,指挥开炮,向莫荣新的观音山督军府轰击。

当时,北京政府段祺瑞委任龙济光为两广巡阅使,李耀汉为广东督军,令两人率部进攻广州。莫荣新怕激化桂系与孙的矛盾,两面受敌,不敢还手。第二天亲到大元帅府向孙中山赔错。

孙中山第二次南下广东“护法”,命陈炯明率粤军打垮桂系,占领南宁,一举平定了两广,形势大好,可惜好景不长,孙陈决裂,除了对“护法”、联省自治和北伐这些事的政治分歧,财政上的原因是导致陈的部下要驱孙的重要成分。

陈炯明不同意孙中山北伐,主要是因为广东省库空虚,无钱接济,北伐途经的湖南省人民也反对北伐军入境,六·一六事件,也即通常所说的陈炯明叛变事件后,孙中山终因孤立无援而败走上海。

两次护法失败与苏联合作:与孙中山南下护法的同时,北京段祺瑞政府却因日本人的支持,大举借款,扩充实力,图谋打败南方军政府,武力统一中国。自1917年1月至1918年9月,段政府向日本银行借款八笔,总计日金1.45亿元,这就是民初历史上有名的“西原借款”。孙中山两次护法,一败再败,痛定思痛,悟出“再造共和”的革命没有钱、没有外国势力财力上的援助,难以成功,因此做出了联俄的政治选择,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

1923年,在苏俄的资助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第三次回广东,他打败陈炯明,掌控广东省财政,为日后北伐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有料,有趣,有态度!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liaodi编辑于 2016-01-15 10:00​赞同 145​​4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即时设计广告​不感兴趣知乎广告介绍国产版Figma,在线UI设计工具的新选择,永久免费使用!即时设计-国产在线UI设计协作平台,矢量设计功能满足UI设计需求,支持多人实时协作,链接式分享预览,提升设计团队设计、沟通、交付效率。figma、Sketch设计文件直接导入即可编辑,0迁移门槛,操作模式适配主流工具,5分钟轻松上手!查看详情

王诺诺

王诺诺​科幻话题下的优秀答主5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和”孙大炮“一词一起来的。编辑于 2014-02-05 01:15​赞同 52​​27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燕浊流

燕浊流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

One reply on “MONE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