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有什么严重后果?

瘦龙健康关注他可能包含争议观点173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首发自瘦龙的博客: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有什么严重后果?
======================
油是中式烹饪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油烹饪的国家之一。
根据《周礼·天官·疱人》的记载,古代的大户人家,春天牛油煎小羊,夏天狗油煎野鸡,秋天猪油煎小牛,冬天羊油煎鲜鱼。
不说了,都饿了,不过你发现没,早期的人们,是吃动物油的。
植物油,其实在西汉就出现来,但是当时根本没人吃,都用它当灯油照明,涂在斗笠上防雨,或守城的时候点上火往城下倒。

《三国志·魏志》里曾记载,大将满宠用百斤胡麻油,烧退吴国十万大军的事件。
可是,近100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人类吃了几百万年的动物油,竟然被带上了不健康的标签,处处遭人嫌弃。
而植物油却被打上“健康”的标签,渗入到食品供应的所有角落和缝隙,我们去超市看一看,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

现在营养学如此抵制动物油,用植物油代替,真的科学吗?我们真的变得健康了吗?
事实上,与现今国内营养学界的观点相反,国外的最新研究证实,这些逆袭的植物油,并不是想象中的“健康天使”,而可能是“致命魔鬼”!
说一下,植物油一些历史
人类自古食用动物脂肪,其历史长达数百万年,并且由此得以进化,可以说,动物油是人类的“缔造者和守护神”。
而我们食用加工植物油始于19世纪初,大量食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

算下来,也就短短的40多年,植物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霸占了厨房,几乎取代了所有动物脂肪。
据下图,从70年代开始,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植物油消费,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统计显示,到2015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达到3295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大幅超过排名第二的欧盟2591万吨,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所有植物油中,国人尤以大豆油和菜籽油的消费最高,其次是棕榈油,花生油▼

其实,这个情况从超市里植物油的摆放就能清晰预见,一排排大豆油和菜籽油总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当然植物油的“逆袭”离不开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反对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脂肪假说”——要降低心脏病,就要避免动物脂肪,选择植物油。
有趣的是,在20世纪初,动物黄油的消费量为每人18磅,植物油几乎不存在,癌症和心脏病很罕见。

今天,动物黄油消费直线下降,每人每年徘徊在4磅左右,而植物油消费量飙升,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比例疯狂上升。
可是如果我现在直接说,『美味又廉价的植物油,要为现代疾病负责』,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相信,
食用油种类那么多,为啥单单植物油有问题?
实际上,植物油的成分,一开始就决定了它,绝不是健康的选择。
植物油的一些健康真相
所有的脂肪都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只是每种成分的比例不同。

植物油不属于优质脂肪,就在于:Omega-6脂肪酸含量太高,容易引起体内炎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心脏病、肝病、抑郁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和癌症都与它有关。

Omega-6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缩写PUFA),和Omega-3一样,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这两种脂肪酸都不是人体能够自造的,因此我们必须从饮食中摄取。
这两者的比例非常重要,omega-3越多越好,omega-6越少越好。

说明一下,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构。
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是由一个双键组合在一起的,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由多个双键组成的。
这样的结构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很不稳定,再经过高温制取,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这些也是它造成很多疾病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我们说生产方式,油脂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和浸出,这两种方法其实有很大的差别▼

油脂采用的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其质量和安全性截然不同。
压榨法:压榨法是传统的制油方法,原料经过预处理后,用机械将油料中的油脂挤出,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压榨法又分为冷榨和热榨,冷榨出油率比热榨低,营养成分也保持的更好,比如冷榨橄榄油。如果说原材料不够好,压榨后,一般还会进行精炼处理,经历六道工序:脱水、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辣。比如说精炼橄榄油,经过高温处理,烟点变得更高,但质量远不初榨。浸出法:浸出法是自上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引入中国的,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或丙烷、丁烷、异己烷)将油脂原料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

经过“六脱”工艺,植物油从毛油(四级油)成为超精炼油(一级油)。一级油并不意味着更健康,它只是外观更好看,稳定性更高,保质期更长。

我相信,你也肯定明白,传统的压榨法比浸出法更健康,一级的食用油精炼程度更高,相对更安全,但保留的营养物质更少。
如果你要选择植物油,从安全性考虑,还是一级、压榨会好一点。▼

事实上,由于浸出法出油率高、成本低的商业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国油脂工业普遍采用的方法。
所以,你在超市看到的,很多都是精炼植物油。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种清亮透彻、廉价美味的植物油,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对身体健康有非常多的危害。
前面只是让大家对植物油的成分、制取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我会举例具体说明。
植物油有哪些危害?
→高温制造过程,产生不健康成分
以玉米油和大豆油为例,如今大多是用“六号轻汽油”(主要成分为正己烷)萃取的。
前后经过高温烹调(平均120℃)和超高温(240℃~270℃)脱臭等精炼处理;
添加合成抗氧化剂(BHA、BHT或TBHQ),然后装到透明塑料桶里,以“健康食用油”的形式出现在超市货架上。
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会产生氧化、氢化或聚合反应。
当温度超过70℃时,Omega-3脂肪酸就开始氧化变质;
到150℃时,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
氢化油在160℃左右时开始产生,在200℃时大量形成,到220℃以上呈指数增长。

在未经处理的大豆油中,亚麻酸(是一种Omega-3脂肪酸)的含量可以达到8.5%,但在经过部分氢化后,亚麻酸会下降到3%以下。
→高温,氢化产生反式脂肪
除此之外,部分氢化后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人工反式脂肪进入人体后会沉积在肝脏、心脏和血管等组织里,并使之钙化,破坏细胞膜功能,产生代谢障碍,干扰酶、免疫、生殖和心血管等系统。
2018年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要开始全面停用反式脂肪,相关阅读→比地沟油还恐怖,吃了100多年,害死的无数人,终于要全面封杀了…..。

而我们则继续对人工反式脂肪酸“开绿灯”(只要求食品厂家标注含量,但并不限制使用)。
大部分国人,尚不知氢化油为何物,许多同胞正在重蹈美国的覆辙。
依然津津有味的吃着沙拉酱,搅拌着咖啡伴侣,购买丹麦曲奇,在面包上涂上植物黄油。

除了氧化变质,产生反式脂肪,其实高温处理后,植物油中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几乎损失殆尽;
许多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却在高温、高压过程中生成,其性质与橡胶或塑料类似。

这样加工包装的植物油通常只是提供热量,有可能夹杂着轻汽油、添加剂、氢化油、聚合物、苯系物以及塑化剂残留等有害化学品。
你说它们到底是食用油还是工业用油?
→植物油容易发生霉变
此外,玉米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等容易发生霉变,产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肝癌毒素。
这些植物油,还含有谷类或豆类中的天然毒素或反营养物质,如凝集素和植酸等,可能会干扰人体的吸收、代谢过程,甚至扰乱自身免疫系统。
所以,这些精加工的植物油,其实是名副其实的“魔鬼和瘟神”,慎重选择食用油至关重要,否则,你很有可能要为健康买单↓
植物油,还增加死亡风险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植物油,而不是动物油?
大部分人觉得植物油比动物油健康,是因为相信一个假说:
吃植物油会降低胆固醇,从而降低动脉硬化、心脏病、脑卒中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我们很多人都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因为它人命关天,是人类的第一大杀手。
但是,这些年,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理论是虚假的。
国外有数不清的研究发现,植物油不仅不会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还会增加死亡率。

根据保罗·雅米内博士和S.亚米内博士在perfect health diet 一书中提供的资料,实验发现:
如果恒河猴摄入的脂肪热量中有40%来源于花生油,16个月后所有的恒河猴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三分之一患心脏病。①
另一项实验发现,人类食用玉米油的死亡率,比食用动物油时竟高出364%。②
2016年,英国医学杂志报道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在饮食中增加亚油酸(是一种Omega-6脂肪酸),和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的病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所有疾病的风险更高。
尽管他们血清中的LDL和总胆固醇都下降了。③
substituting dietary linoleic acid in place of saturated fats increased the rates of death from all caus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而洛杉矶退伍军人膳食研究发现,食用植物油(玉米油)的实验组癌症死亡率,是食用动物油(牛油)的对照组的近2倍;
前者食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后者的4倍,胆固醇则是后者的一半。④
除此之外,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实验显示,大豆油可以造成小鼠肝损伤(可能由于黄曲霉毒素超标);
当把肠外营养中的大豆油换成鱼油后,肠道畸形儿童的死亡率或肝移植比率从37%大幅度下降到9%。⑤
→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死亡率提高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给大家讲过一个故事,有人扒出了之前的一些研究数据,发现了一些从未公布的真相。相关阅读→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死得早?| 这两个研究一出,美国医生慌了…..
2013年,Ramsden博士的专家组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研究分析,他们发现,利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后。⑥
总死亡率对比:植物油组(亚油酸)17.6%,对照组11.8%
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植物油组17.2%,对照组11%
冠心病(CHD)发病率:植物油组16.3%,对照组10.1%
- All cause: 17.6% in the linoleic group versus 11.8% in the control group, HR 1.62, CI 1.00-2.64)
- CV disease: 17.2% versus 11%, HR 1.70, CI 1.03-2.80
- CHD: 16.3% versus 10.1%, HR 1.74, CI 1.04-2.92
也就是说,增加植物油的摄入量,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死亡率大大提升了,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病率大大提高了。
研究者说:我们的膳食指南,建议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啦。
Conclusions Substituting LA in place of SFA increased all-cause, CVD and CHD mortality. Advice to increase LA or unspecified PUFAs merits reconsideration.
植物油增加体内炎症的风险,我们现在的人,吃太多的omega-6脂肪酸,太少的omega-3脂肪酸,炎症被发现和很多疾病有关系,包括心脏病。

最后,我用这张图,来描述植物油的健康危害▲
关键的瘦龙说
我不否定人类一直在进步,但是,你也不能否认老祖宗的东西全是糟粕。
我们中国人在先秦时期一直吃动物脂肪,近30多年来才开始吃植物油。
放弃让人类延续至今的动物油,这种改变极有可能只是顺应了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因为健康的需要。
但是,由于油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太过重要,煎烹炸炒样样离不开,它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38%的人一年要吃3-5桶的5升植物油,34%的人要吃6-8桶,21%的人一年要吃8桶以上,只有7%的人一年吃1-2桶。⑦
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人一年要吃6桶以上的植物油,这还不算外卖,加工食品,蘸料。
与此同时,百年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始终在缓慢上升,从每10万人中不到150人上升至月200人。
这一比例甚至超越了癌症,成为当之无愧的疾病之王。
心血管疾病从高冷的医学名词变成了大众流行语,还有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离我们越来越近。
确实,工业革命让社会一直在进步,技术的改进让植物油出油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价钱越来越低廉,但是,它也带来越来越多的现代疾病。
可是我们也知道,改变现状很难,这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多人要沉浸在虚假信息中,提着一桶桶自以为健康的精炼植物油回家…
这让我想到我们对肥胖的认识,很长一段时间内肥胖都被认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而非医学问题。
经过了科学漫长的研究,我们才知道,肥胖有着超越个人意志的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跟大众倾向认为的完全不一样。
可能每个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慢慢的,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斩钉截铁的说:别再吃精炼植物油了!
但是,在这之前,你可以率先扔掉塑料大桶里的精炼植物油,吃健康优质的动物脂肪,去主动影响更多的人。
最后,文章说的植物油,不包括,橄榄油(单不饱和脂肪酸高)和椰子油(饱和脂肪高)和棕榈油。
在选择食用油方面,我觉得特级初榨橄榄油、冷榨椰子油是最好的,当然,还有我们的猪油等动物油。
这些油脂分别以单不饱和脂肪和饱和脂肪为主,更稳定,更适合中式烹饪,不容易氧化和产生有害物质。
中国人太喜欢高温炒菜,油炸了,长期使用那些不健康的植物油,真的可能要命啊。
8 replies on “fat3”
Nice post. I was checking continuously this blog and I am impressed! Very helpful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the last part 🙂 I care for such info a lot. I was looking for this particular info for a long time. Thank you and good luck.
Respect to website author, some superb selective information.
When I originally commented I clicked the -Notify me when new comments are added- checkbox and now each time a comment is added I get four emails with the same comment. Is there any way you can remove me from that service? Thanks!
Write more, thats all I have to say. Literally, it seems as though you relied on the video to make your point. You obviously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why throw away your intelligence on just posting videos to your site when you could be giving us something informative to read?
Wonderful website you have here but I was wondering if you knew of any message boards that cover the same topics talked about in this article? I’d really like to be a part of group where I can get responses from other experienced individuals that share the same interest. If you have any recommendations, please let me know. Kudos!
Its like you read my mind! You appear to know so much about this, like you wrote the book in it or something. I think that you could do with a few pics to drive the message home a bit, but instead of that, this is great blog. A great read. I will definitely be back.
My brother suggested I might like this web site. He was totally right. This post truly made my day. You can not imagine simply how much time I had spent for this information! Thanks!
I have been browsing online more than 3 hours today, yet I never found any interesting article like yours. It is pretty worth enough for me. In my view, if all site owners and bloggers made good content as you did, the web will be a lot more useful than ever before.